之前小拓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CMMI的实践域、有哪些实践域,很多小伙伴问每个实践域具体有什么作用,今天小拓就带大家看一下CMMI开发模型涉及的19个实践域的目的和价值。
治理GOV
目的
指导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在支持和治理性能、过程和相关活动中的职责。
价值
最大限度地降低过程实施成本,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并确保实施的过程支持并促成业务成功。
实施基础条件II
目的
确保持久性、习惯性地遵循、运用和改进对组织性能非常重要的过程和过程资产。
价值
维持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目标的能力。
管理性能与度量MPM
目的
使用度量和分析来管理性能,以实现业务目标。
价值
将管理和改进工作集中在成本、进度表和质量性能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投资回报。
过程资产开发PAD
目的
开发执行工作所需的过程资产,并持续对其更新。
价值
提供了解和重复成功性能的能力。
过程管理PCM
目的
管理和实施过程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性能改进,以识别和实施能够带来最大效益的过程改进,以及使性能结果可见、可使用和可持续,从而实现业务目标。
价值
确保过程、基础条件及其环境有助于成功实现业务目标。
原因分析和解决CAR
目的
识别选定结果的原因并采取行动,防止不合需要的结果再次发生或确保再次出现正面结果。
价值
解决导致问题的原因,以消除返工并直接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配置管理CM
目的
使用配置识别、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和审计来管理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价值
减少工作损失,并增强向客户提供正确版本解决方案的能力。
决策分析和解决DAR
目的
使用能分析出备选方案的一个已记录过程,做出决策并进行记录。
价值
增加决策的客观性,提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概率。
策划PLAN
目的
制定计划来描述在组织的标准和约束条件内完成工作所需的内容。
价值
优化成本、功能和质量以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估算EST
目的
估算开发、采购或交付解决方案所需的工作和资源的规模、工作量、周期和成本。
价值
为做出承诺、策划和减少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尽早采取纠正措施并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监视与控制MC
目的
提供对项目进度的掌握,以便在性能显著偏离计划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价值
通过及早采取行动调整显著性能偏差,提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技术解决方案TS
目的
设计和构建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价值
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设计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且减少返工。
产品集成PI
目的
集成并交付满足功能、性能和质量需求的解决方案。
价值
通过提供达到或超过其功能和质量需求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风险与机会管理RSK
目的
识别、记录、分析和管理潜在风险或机会。
价值
缓解不利影响或充分利用积极影响来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需求开发和管理RDM
目的
引导需求,确认干系人对需求有共同理解,并保持需求、计划和工作产品相一致。
价值
提高解决方案满足或超出客户期望和需求的可能性。
同行评审PR
目的
通过生产者同行或行业或领域专家(SME)的评审来识别并解决过程性能和工作产品的问题。
价值
及早发现问题或缺陷,以降低成本和减少返工。
过程质量保证PQA
目的
验证并支持已执行的过程和所得工作产品的质量改进。
价值
增强过程使用和改进的一致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效益和客户满意度。
验证和确认VV
目的
确认所选的解决方案和组件符合各自的要求,并证明所选的解决方案和组件能够在目标环境中实现预期用途。
价值
提高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的可能性。
组织级培训OT
目的
培养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以便他们高效且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价值
增强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组织工作性能。
1
END
1